推动绿色溢价降低助力碳中和目标

最新信息

推动绿色溢价降低助力碳中和目标
2023-03-02 14:24:00
零碳技术解决方案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而绿色溢价则可作为成本有效的分析工具,揭示科技创新与绿色投资机会,帮助投资人评估绿色转型的难度和最成熟的运用领域,以便优化资源配置,助力“碳中和”目标,开启“零碳”新经济。
  降低绿色溢价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
  绿色溢价即零碳技术的生产成本与当前高碳技术的生产成本之间的差价,绿色溢价过高的领域存在额外的绿色成本将会阻碍技术创新,甚至危及碳中和目标的实现。绿色溢价可作为分析工具,在原有的市场定价体系之外叠加碳排放的外部成本,既融合高碳技术的负外部性,又考虑零碳技术的正外部性。
基于绿色溢价的成本有效性分析框架
  降低绿色溢价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主要包括两种路径:一是增加高碳技术的生产成本,基于碳的社会成本对高碳技术的排放进行定价,使其负外部性内部化,借以提升高碳技术的生产成本;二是通过财政、金融等各类绿色激励措施降低零碳技术的各类成本,促进技术创新与进步,将零碳技术的正外部性内部化,提升零碳技术的经济成熟度。
  绿色溢价为零甚至为负值的零碳技术,就是目前已成熟并可以开始部署应用的技术。一旦某个零碳技术或产品绿色溢价为零,就意味着非常成熟,已具备技术经济性,没有必要再使用相应的高碳技术。负值即高碳技术成本相对较高,市场主体将自愿向零碳技术转化,从而减少碳排放。绿色溢价低的或根本就没有绿色溢价的“零碳”解决方案,如果还没有部署,就说明价格并非障碍,阻碍其大规模市场化的因素在于其他方面,比如公共政策不相匹配、环保意识不足等。
  绿色溢价过高的领域即技术经济方面并不成熟。这些领域存在的额外绿色成本会阻碍低碳转型,因而需要新的技术、新的公司和新的产品来降低绿色溢价。擅长研发的国家和地区可以创造新产品——可负担的新产品,然后将其出口到无力支付当前溢价的国家和地区,进而推动全球零排放目标的实现。
  推动绿色溢价降低、助力碳中和目标的关键策略,既包括构建合理的碳定价体系充分反映高碳技术的负外部性,又包括健全金融支持碳中和机制助力零碳技术提高竞争力。
  健全碳定价体系充分内化高碳行业的碳排放成本
  基于绿色溢价和碳排放的具体特征,针对不同的行业采取合理的碳定价机制,并确保碳价可以超过绿色溢价,提升零碳技术的市场竞争力,激励企业及相关市场主体开展零碳技术研发与推广。
  可用绿色溢价作为定价基准,对不同的细分行业和技术进行差异化定价,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来选取碳税或碳交易的方式。对于高碳排放低绿色溢价的类型,比如电力行业中的风电和光伏以及钢铁行业的高炉转电炉,从绿色溢价来看,其技术成熟度高,成本具备竞争力。从碳排放占比来看,电力和钢铁行业的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62%。此类行业较适合采用碳交易的定价机制,既可以有效地控制行业的碳排放总量,又无需顾虑碳价影响行业的创新激励。对于高碳排放高绿色溢价的类型,比如水泥等建材行业,由于零碳水泥技术还处在研发阶段,水泥行业的脱碳严重依赖CCUS,成本居高不下,其绿色溢价遥遥领先。相对而言,此类行业更需要激励创新和技术进步,也更适合采用碳税的定价方式。
  健全金融支持碳中和机制推动零碳技术降低溢价
  金融可以在三个方面发挥作用以降低绿色溢价、提高零碳技术的经济成熟度。
  一是降低融资成本,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对绿色行业的融资,政府部门在制定政策时向绿色低碳行业提供金融便利等降低融资成本,通过金融工具平衡投资者对零碳技术和高碳技术的风险认知等,比如设立碳减排货币政策工具、将绿色信贷纳入宏观审慎评估框架等。
  二是增加融资的可获得性,比如鼓励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零碳技术解决方案提供长期稳定融资支持等。
  三是创造新的交易市场增加绿色项目的融资可获得性,比如绿色基金、碳基金、碳资产管理等创新绿色金融工具,服务零碳技术的开发与推广。
  金融对碳中和的意义不仅在于成熟技术的加速推广方面,也体现在高度不确定的研发阶段。其中,绿色溢价的作用包括识别当前应部署哪些零碳技术选项,以及下一步需要在哪些领域推动技术创新,判断金融如何提供激励降低绿色溢价。
  针对绿色溢价具有不同特征的行业,通过绿色溢价衡量各个领域碳中和技术的成熟程度,并配置相应的金融支持方式。对于早期技术,可以采用引导型金融支持,比如氢能和碳捕集,可利用风险投资等金融工具,助力绿色技术创新。对于绿色溢价已经降到零以下的情况,实体主体有经济动力使用零碳技术,可以采用服务型金融支持,通过辅助的方式满足行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融资需求。
  在实际操作层面,建议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低碳转型的具体要求出发,既要发展服务型绿色金融,也要推进引导型绿色金融。综合运用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的各类政策和工具,降低零碳技术的融资成本,提高融资可获得性。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推动绿色溢价降低助力碳中和目标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